11月27日下午三点,第258期人文讲坛“灵性文学的创作特点”于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A座5017成功举办,此次主讲人为旅美诗人、画家、作者、学者施玮博士。
施玮博士以剖析现代华语文学的现状是灵性的缺乏开始了对文学与灵性的讨论,她指出,中国小说的真正开始应为说书这种通俗性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下的重故事叙述的特点致使文学缺乏对个体和人性的关怀缺乏。“文学的表达方式是以‘人论’为主要思想架构的,文学其实就是人学、人论。”施玮在谈及文学的本质时如此表示。她通过引用《文心雕龙》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来说明人、文学和文明三者的关系。
灵性文学包含三个层面,即灵性文学是有灵活人的写作、呈现有灵活人的思想与生活、启示出住在人里的人的灵的属性。施玮博士以自己小时候对蝴蝶的感念仅停留在“周庄化蝶”的文学故事里的例子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完全相融并非易事,而需要人性中的“灵”的参与。当谈及二十年前从女性意识的创作转为宗教写作的缘由时,她说,二十多年前写女性意识的作品是因为在那个背景下女性意识被压迫和阻拦,在文学上得不到很好的表现,而如今转到宗教写作说明塔不再受阻,所以她写当前她需要关注和表现的东西。
“文学的目的不在于迎合和兜售,而是用性和灵去感知这个世界,然后用文学把它表现出来。”讲座中施玮博士多次运用希伯来语中对《圣经》旧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来解释“灵”的概念,她表示,从宗教文学的角度来说,文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对人性的表达,更是对神的灵的属性的表达。再反观华语文学,我们需要借鉴西方文学中的逻辑能力,从而让文学中的每个人的存在更有合理性。
讲座后半段,施玮博士放映了近年她的画展作品的照片和部分活动照片,和在场员工分享她绘画和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收获,并鼓励广大90后敢于追求心中所信仰的东西并付之持久的耐力。
在提问环节,当员工问到施玮博士是如何将中国文学传统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时,她以自己儿时的学习氛围为例,讲解了她对于东西方精华的融合,“不可否认,我的根是在中国文化,同时也汲取了西方语言中的逻辑思维,并将它们运用于写作中。”
施玮,诗人、作家、画家、学者,祖籍江苏。曾在北京鲁迅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96年底移居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旧约文学的汉语处境化。出版作品十五部,获世界华人著述奖小说第一名等奖项。在中美及欧洲讲学,倡导并推动“灵性文学艺术”创作。在北京、洛杉矶、纽约等地多次举办个人诗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