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教授来院讲学
作者:刘澈        编辑:学工办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         点击:

324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先生来我司讲学,在逸夫人文楼A5017做了题为《审美意象的创构》的讲座。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与艺术学院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朱志荣教授的专题讲座从“美即意象”、“主体对意象的能动创构”、“意象创构中的生命意识”、“艺术作品中的意象创构”四个层面展开。在“美即意象”部分,朱教授首先提出审美意象是由物象、事象及其背景感发情意而创构的。即赏心悦目的物象、事象及其背景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作为触媒激发主体情意的感动,使主体通过想象力加以创构。其次在意象的创构中,物象、事象及其背景作为感性直观的鲜活、生动的形象,具有激发主体的潜能。意向的创构中有同情和默会,情与景,意与象猝然相遇,而主体在被激发后更作出了能动的、动情的反应。最后审美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生成的,不是预成的,是主体能动创构的结果。它不仅在个体审美活动中瞬间生成,而且是社会的,是族类乃至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生成的,个体的审美活动依托于社会整体。

在“主体对意象的能动创构”部分,朱教授讲到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意象乃是主体由物象、事象的感发,触物起情,感悟通神,体物得神而创构的。意向的创构体现了主体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特点,是一种基于主体审美经验的价值判断。并且在主体长期的审美活动过程,即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也是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

在“意象创构的生命意识”部分,朱教授认为审美意象的创构首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尚象精神,中国上古时代的尚象思维正体现了先民们的审美精神。其次审美意象的创构要在物我交融中体现和谐原则意与象的关系是一种内外交融的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往往即景会心,其情意通过象而得以具体化,物象自身是和谐的,主体心态也是虚静的,内外交融,便创构出意象。再次审美意象的创构要力图从虚实相生中体现出空灵剔透和朦胧性特征,其“恍惚”的内在精神正通过“象”的张力获得充分的表达。最后审美意象的创构要由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而进入体道境界,要体现出神色、气韵和神完气足的生命精神。

在“艺术作品中的意象创构”部分,朱教授指出古代的卦象创构与艺术中的审美意象有相通之处。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物象,是审美意象创构的源头活水。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审美活动的过程,并且是通过技术自觉地进行物态化的过程。在艺术意象的创构和传达中,艺术家通过构思和技巧体现自己的理想。艺术媒介的物化和传达过程、创构过程都受到了媒介的影响,媒介也影响了审美创构。我们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物象也是主体的二次体验和再创造。

朱教授认为:意象创构的活动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主体全身心的活动,是一种通过体验超越自我的生命活动。主体所创构的意象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并且神合体道。个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运用的审美经验,包含着社会的、历史的烙印。 艺术创造是通过特定的媒介构思和传达了审美活动中意象创构的过程,是审美经验和个体创造的物态化形式。

讲座结束后,朱志荣教授与在场师生热情互动,回答了各类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文艺学博士后吴天天在讲座结束时说到:“朱教授带领我们感受了一场审美意象的洗礼。通过此次讲座,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有关审美意象创构的方方面面。”

 

11CBA

朱志荣,安徽天长人,196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等。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