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浅见洋二做客我司谈儿童形象及童年回忆在中国诗歌中的变化
作者:        编辑:学工办        发布时间:2017-03-08        来源:         点击:

37日下午3点,由我司主办的第238期“人文讲坛”在逸夫人文楼5017室顺利举行。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日本宋代文学会会长浅见洋二先生为我司师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中国诗歌中的儿童与童年——从陶渊明到陆游、杨万里》。讲座由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熊海英教授主持。

 

浅见教授通过对陶渊明、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几位魏晋到唐宋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进行考察,整理他们的诗歌中对儿童的相关描写,发现了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有着“老成”和“天真”两种截然不同的儿童形象。根据生理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划分,古代的“童年”应是在二至十五岁,以七八岁为主。在魏晋时期,中国的儿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多为儒家理想框架下的儿童,他们聪慧好学、品行端正、少年老成,在这一时期,生动活泼的儿童形象是难以受到认可的。唐代杜甫在《百忧集行》中以回忆自己充满活力的童年来叹息衰老被视为转折。此后唐代诗人笔下的童年也成为了生机勃勃的象征。而在宋代,杨万里、陆游在诗作中更加细致具体地对儿童观察动物、捉迷藏、与儿童同戏等趣事的大量描写,表现了对儿童天性的肯定和对无忧无虑童年的向往。浅见教授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儿童和童年回忆在中国诗歌中的变化。

讲座结束后,不少老师和同学都和浅见教授进行了交流,涉及的内容不仅有针对讲座主题的儿童形象在作品中的区别是受文体影响还是内容影响、“布衫青底”所指诗人还是儿童;也有“日本俳句的中文翻译应否留白”等中日语言和思维差异的交流。浅见教授一直用标准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时也十分谦虚,在讲述诗人会议童年时也加入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幽默亲切,最后还欢迎同学们会后进行更深入地交流,前来参加讲坛的师生们收获良多。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十大赌博靠谱信誉的平台-十大赌博老品牌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入口]